奇妙羅森塔爾效應

Pygmalion effect,或稱期待效應,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學生)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那麼你就必須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如果你希望別人也是個聰明的人,也要放射出同樣的訊息。」

一位朋友從初中就投入軍校,在十多年軍旅生涯後,突然考慮到退伍以後的規劃,有的人建議去大陸發展,有的人建議他老老實實地找個穩定的工作,父母親則希望他在家鄉附近開一家連鎖超商,這樣就不用像過去一樣長久分離,可以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可是這位朋友卻選擇了業務工作,因為他喜歡說話,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喜歡帶領別人去挑戰目標、完成目標,於是在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做了解與準備之後,在退伍沒有多久,他就成為一家知名直銷公司的優秀直銷商,並且常常幫下線上課。他告訴我,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的自信帶給大家明確的領導方向,他最常鼓勵別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相信什麼,就會擁有什麼!」


千萬別被別人的言語所限制

母親告訴我們有錢是一種罪惡,錢是人們沈淪的淵藪,甚至告訴我們家裡沒有一個人有致富的頭腦、有理財的基因,於是你相信了,看到別人在事業上有大成就時,你對自己的解釋又給了自己合理化的藉口,於是我們放棄了曾經擁有的夢想而甘於維持現況,除非你願意改變對自己的認知,因為過去不等於現在,而未來卻決定於此時此刻。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兩組,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告訴他這一群老鼠是精挑細選的,是比較聰明的一群,要好好加以訓練,B組則交給另一個實驗員,告訴他這個群組都是智力很普通的一群。這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測驗的方式是讓他們穿越一個有重重障礙的迷宮,對老鼠而言,出口的食物是誘因,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常常碰壁,老鼠必須透過記憶力才能走出去,而較有智力的老鼠總是能在此刻展現天賦,事實也證明,A組老鼠的成績比B組明顯好了許多。


針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他對兩組老鼠的分組是隨機的,並非先前所說的有智力上的差距,他根本不知道哪隻老鼠是聰明的,或是反應遲鈍的,那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重點是A組的實驗員「相信」了教授所說的話,相信A組是聰明的老鼠,於是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來進行訓練,結果這群老鼠真的變成聰明的老鼠;相反地,對被視為不聰明老鼠的那個群組,實驗員接受這個現況,用對待不聰明老鼠的訓練方法,於是這些老鼠的表現也變得平庸起來,這就是在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雖然是對老鼠的實驗,但卻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人性,就是人們會朝著被期待的方向前進。


這種效應曾被使用在運動員的心智模式訓練上。有一次,我邀請美國暢銷書作者丹尼斯‧魏特利博士來台,他過去曾擔任美國奧委會心理組的主席,負責奧運選手的潛能訓練,而此次亞洲巡迴演講的主題是「教練」,魏特利博士指出,教練的重要性不是自己得分,而是如何慧眼識英雄,幫助每位運動員將能力與穩定性發揮到極致,所以必須不時地灌輸運動員成功者積極達成目標的心智,告訴運動員他們是最頂尖、最堅強、天生就是拿金牌的好手,就像是A群的小老鼠一樣。


此外,我在拜會紀政小姐時也提及運動員的訓練,她同意台灣的選手要拿奧運金牌不是容易的事,而訓練可以找最好的人才來教,可以編列大筆的經費來買設備器材,但是最難的是每位運動選手及教練必須打從心裡相信:金牌並非夢想,只要全力以赴,金牌就會在音樂響起那一刻,在我的脖子上閃耀。


父母親或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協助孩子將壓力化為助力,譬如說:「你的成績很好、很傑出,我期待你下一次考試有更好的成績。」這種期待原理,會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光明的思考與行為上,就是這個信念,讓我們在迷茫中不會喪失自己,在困難中保持奮進,在失敗中依然對明天懷抱期待。


在工作職場上,我們也需要這種「教練」,而領導者也越來越走向教練的趨勢,過去的領導者說:「跟我來!」而現在領導者則說:「讓我來幫你!」如此才能增強部屬或組織下線的內部動機,進而引發持久的行為改變。因此教練不只是技術的指導,更重要的是使被訓練者克服任何妨礙其達成目標的障礙與限制,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能成為一個為部屬拍手喝采的領導者。你若期待下線是個「將」,他就會表現出「將」的行為舉止;你如果常常發現下線是個不斷犯錯的小「兵」,他們會越來越沒有打仗的士氣,最後變成未戰先死。


我們一直強調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反射,你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出路,你對別人的期待,也是別人激勵的重要因子,有著這份認知,我們就可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也能更加謹言慎行,多給人信心,多給人鼓勵,多給人真誠的祝福,也許我們對別人發自內心的期待,就是一顆最輝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