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圖工具找花魚工坊,認明butyfor。【獨創不背尺寸美容乙級紙圖課程、啟發彩妝造型設計的創意紙圖、唯美細緻的彩妝素描、髮妝型和服裝畫,實用色彩學等進修教學課程】
一戰
時代背景
清末民初,中國逐漸接受西方文明,但整個社會民風仍非常保守,女性意識未抬頭,就連受西化最早的上海,舞台上出演的角色都是由男性擔綱,有,直到民國2年(1913年)才出現第一位演員嚴姍姍,在此之前,女性角色均由男性扮演,穿著高領窄袖,模仿女性姿態神情。
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五四運動後,新派人士主張廢除舊有不良風俗,如裏小腳、穿耳原,並鼓勵女子走出家庭、接受教育,使婦女在觀念與生活上逐漸產生變化。(中國化妝史槪說)
1910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IMP)的 卡爾·拉梅爾 (Carl Laemmle)成立電影明星體系,「明星」一詞蘊育而生。
1912年,卡爾·拉梅爾將獨立製片公司和若干小製片廠合併成環球電影製作公司,簡稱環球公司。在1915~1925年間,環球公司是最大的同時也是最多產的電影公司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
1919: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學生運動。5月4日,北京的學生游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當時的北洋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
整體妝扮
年輕女孩流行前瀏海的髮型
此時期的中國處於改朝換代、新舊思想衝擊,使當時婦女在思想有某程度的求新求變,但在外表打扮仍是傳統保守。
服飾:民國初年中年以上婦女的裝扮仍非常保守,保持上衣下裙款式,上穿衫襖、下著長裙,袖口窄小偏短方便活動。年輕女孩穿的衫襖,多是高領子、直線剪裁、修長不強調腰身的款式,下穿黑色長裙。
清朝女子纏足現象非常普遍,但是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客家人之中,女子是不裹腳的。 原文引自:網路
髮型:民國初年期受到男性剪瓣子的影響,女性短暫流行過剪髮,但因為受到社會傳統影響,又恢復留長髮盤髻。年輕女孩則流行起前瀏海的髮型,樣式有一字式、垂絲式、滿天星式等等
化妝:傳統社會仍反對婦女拋頭露臉,加上電影事業不發達,角色都由男性扮演,缺乏女星帶動流行,故粧容仍簡單,眉型偏細而長的柳葉眉,朱紅小嘴為主流或者只在下唇中間點姻脂。(中國化妝史概說)
臺灣
臺灣早年受到清朝服飾影響,男生都是剃髮結辮。1910年代受到西方影響,臺灣服飾走向整件式的瘦長型
男性直到滿清政府被推翻後,大多是先將辮子剪掉,搭配中式的衣服,服裝風格上較為混亂的。男生的西化是從頭部開始。
女性解放纏足後,在1918年、1919年時穿著西式長裙搭配中式上衣(傳統的裙子是圍繞式的一片裙,用套的裙子則是從西方引進的樣式)。女性是由下往上慢慢西化。(引自上善)
歐美
歐美流行文化分界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本圖文00年代劃分到1913年。
(圖源Pinterest)
(圖源Pinterest)
(圖源Pinterest)
(圖源Pinterest)
教程
參考資料:中國化妝史概說、維基百科、維基百科